医院后勤部门作为医院正常运转的关键支撑,承担着物资、设备、服务和安全保障等多项重要职责。然而,当前医院后勤管理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人、财、物、信息化”四个方面。
在“人”的方面,后勤服务任务繁重,应急维护需求多。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例,每月维修单超2000单。但后勤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仅40% 。外包管理问题也较为突出,监管责任重、物业交接难、服务扯皮现象频发,外包人员流动性大,部分物业外包人员年流动率达20%。
“财”方面,后勤部门成本支出高,水电费、物业服务费等各类费用繁多。经分析,后勤支出占总预算20%以上,后勤资产占总资产约15%。而且,后勤人员工作量难以量化,成本分摊复杂,导致成本支出难以精确核算。
从“物”来看,医院后勤设备管理挑战重重。设备专业类型繁杂,如该院有7大类、24小类,5万 - 6万个设备需维护,同一设备品牌型号多样,对应多个维保单位。设备维护周期长,从投入使用到报废,涉及众多环节,维护数据存储和经验沉淀困难。
信息化管理同样不容乐观。尽管智慧后勤建设备受重视,但医院后勤信息化系统使用情况不佳。我国医院建筑中,BAS(建筑自动化系统)瘫痪和停用的占45%,正常运行的仅30%,且正常运行的BAS 中保养率仅76%,实际运行效果不理想。
推进医院后勤智慧化的关键举措
面对上述难题,推进医院后勤智慧化建设迫在眉睫,可从以下多方面着手。
统一规划与管理:智慧后勤建设目标要与医院发展目标紧密契合。若医院致力于打造 “平安医院”,安防、应急项目应成为建设重点;若注重多院区一体化管理,协同应用等则是关键。如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将“推进绿色安全智慧医院建设” 作为智慧后勤建设重点。同时,要统一组织思想,促进各部门沟通协作,避免信息孤岛。还需建立标准制度,明确主管组织职责,像该院完善了总务科工作制度,使后勤管理有章可循。
数据与服务整合:基础数据统一是智慧后勤建设的难点与重点。需从底层制定统一字典和规范,保障数据互通;管理层面分类管理后勤指标,确保数据质量;利用数据集成技术实现系统互联互通。推广后勤“一站式”服务,将其与智慧医院数字孪生运营管理平台结合,减少沟通成本,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
人才培养与系统建设:人才是智慧后勤发展的核心。要鼓励后勤职工技术创新,通过设立激励机制、联合创办学习平台等方式,提升后勤人员技术和知识水平,着重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在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医院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方式。新建建筑时,将后勤信息化纳入设计;利用医疗辅助系统延伸后勤管理;引入后勤服务外包;自筹资金建设等。但无论哪种方式,都要注意各环节的协同与优化。
医院后勤智慧化建设的意义与展望
医院后勤智慧化建设对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意义重大。通过解决“人、财、物、信息化”等方面的难题,实现后勤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不仅能降低运营成本,还能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和医护人员工作效率。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医院后勤智慧化建设将不断深入。一方面,要持续优化现有举措,不断完善智慧后勤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新技术在后勤管理中的应用,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进一步提升后勤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相关链接
- 高质量管理视角下的医院后勤管理分析【2025-03-13】
- 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是必然趋势【2024-11-15】
- 浅谈我国医院后勤管理发展趋势【2024-07-17】
- 医院后勤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2024-03-15】
- 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只需“四招”【202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