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印发《重庆市促进安宁疗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实施方案》提出,构建市级—区县—社区(乡镇)三级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到2027年,全市建成安宁疗护中心1~2个、安宁疗护科室不少于41个(原则上每个区县至少1个)、安宁疗护床位1000张以上,国家及市级安宁疗护试点区县至少设立1个安宁疗护病区,实现区县全覆盖;2030年进一步拓展至中心3~5个、科室超60个、床位1500张以上,服务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全面延伸。
《实施方案》提出,适时发布重庆市安宁疗护服务电子地图,动态公示机构位置、床位数量、服务能力等信息,方便群众精准获取服务资源;突破医保支付机制,探索与安宁疗护服务特点相匹配的收费与支付制度,增设“安宁疗护费”收费项目;鼓励公立医疗机构建立安宁疗护服务岗位医务人员待遇激励和关心关爱机制,破解机构运营瓶颈;推广安宁疗护相关中医适宜技术,为终末期患者提供中西医相结合、切实有效的诊疗和护理服务,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应的人文关怀。
《实施方案》明确,构建分层服务体系,筑牢服务网络。逐步培育打造独立设置的安宁疗护中心,至少设置内科、疼痛科、临终关怀科及医技科室,配置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鼓励有条件的区县依托护理院、民营医疗机构等建设安宁疗护中心;引导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置安宁疗护科室,增加“临终关怀科”诊疗科目。未设立安宁疗护科室的医疗机构,可以依托肿瘤科或老年病科等设立安宁疗护病床。原则上,老年医院应当设置独立的安宁疗护科室。延伸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在服务人口较多、硬件条件较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安宁疗护病床,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同步推出质控“组合拳”,建立服务人员资质认证制度,组建市级安宁疗护质量控制中心,成立全市安宁疗护专科联盟,逐步建立市、区县两级安宁疗护质控与监督机制,提升安宁疗护同质化服务水平。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老龄处副处长廖虹涞表示,下一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安宁疗护工作调研指导,及时调整政策,出台技术标准,并组织开展安宁疗护人才培训及质量控制评价。
相关链接
- 第二届两江国际医学年会在重庆举行【2025-07-14】
- 重庆强化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2025-07-10】
- 首期三医联动研修班赋能重庆医改实践【2025-07-08】
- 重庆荣昌:公立医院减负显成效【2025-07-07】
- 重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三下沉”【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