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科医联体内,牵头医院将预留30%的专家号源给合作医院,并开辟“绿色通道”给转入的疑难危重病患者。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昨天透露,北京市医联体建设已进入规模化精细化发展阶段。
作为本市医改重要内容之一,医联体建设方便了市民就近看病,让疑难病患者有了更合理的就诊路径,推进了分级诊疗。本市最先启动的综合医联体也叫纵向医联体,目前58个综合医联体合作医疗机构有528家,覆盖16区。
在综合医联体建设的基础上,本市启动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妇科、骨科、眼科、儿科8个专科的医联体建设,共有包括中央直属和军队医院在内的30家三级医院参与。运行过程中实现了牵头医院相关专科预留30%的专家号源给合作医院,用于转诊疑难危重病患者;牵头医院加强对合作医院相应的专业技术帮扶,包括安排专家出诊带教、接收人员进修等,提升合作医院相应专科的能力水平;牵头医院开辟“绿色通道”,优先接受合作医院转来的疑难危重病患者,包括优先挂号、检查、治疗。
截至2018年年底,本市共建立8个专业的20余个专科医联体,涵盖约120家二级、三级医院,牵头医院先后派出专家2243人次。
通过专科医联体与综合医联体建设,本市逐步实现辖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和专科病的分级诊疗。目前,本市已在市属医院开展分级诊疗绩效考核的试点工作,把推进分级诊疗实施情况及取得成效,纳入市属医院绩效考核范围,与院长考核、奖惩挂钩。
相关链接
- 榆林两医院共建“医联体” 惠及基层群众【2025-06-23】
- 浙江援疆赋能阿克苏数智眼科医联体改革【2025-06-03】
- 新疆打造“医联体+AI+国际医疗”新模式【2025-05-20】
- 京津冀开展医联体义诊活动【2025-05-16】
- 上海:医联体把整个诊疗体系“搬”到基层【2025-05-08】
- 北京819家医疗机构设置眼科【2025-06-11】
- 国家卫健委:正在会同教育部对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进行全面评估【2025-05-16】
- 北京启动“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护理服务能力提升行动【2025-05-13】
- 北京市部分医疗机构试点办理“预住院”手续【2025-05-07】
- 北京对定点医药机构人员实行“驾照式记分”【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