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一名重型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患儿到首都儿科研究所皮肤科就诊,因当时儿童呼吸道感染高发,住院困难,通过绿色通道转诊至北京朝阳医院儿科。经会诊后,医护人员对患儿提供皮肤护理支持,住院近一个月后,患儿好转出院。
儿研所与北京朝阳医院儿科紧密型医联体合作运行以来,借助朝阳医院呼吸科、皮肤科的优势,儿研所派出专家进驻朝阳医院,加强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及皮肤病的诊治力度,朝阳医院儿科综合诊治能力不断提升。
“以前不同医院之间转诊很麻烦,通过医联体内的绿色通道,患儿转诊流程更加顺畅。”派驻朝阳医院的儿研所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曹玲说,“儿研所床位紧张,很多患儿住院困难,通过‘双向转诊’将儿研所的患儿转诊至朝阳医院儿科住院,解决了部分患儿住院难的问题,不仅缓解了儿科专科医院的压力,也提高了对口医院的儿科诊疗能力。”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潘苏彦介绍,为加快市属医院儿科学科发展,探索解决儿科医疗资源短缺与不均衡难题,2017年由北京儿童医院作为牵头单位,儿研所作为联合牵头单位,18家拥有儿科的市属医院组建成立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优势互补,“组团”发展。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表示,除了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市属医院中还有16家综合医院有儿科,但总体发展不均衡。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的目标是带动儿科整体发展,让每家医院的儿科都有提供地区诊疗服务的能力;同时,让综合医院在接诊儿科疑难重症时,更加有效地向儿研所、儿童医院转诊。
“因此儿科专科医院要和其他有儿科的综合医院优势互补,将学科和人才带动起来,提升诊疗服务能力,以强带弱,实现医生、医疗机构联合起来,让医生‘动起来’,让病人‘不动’,最终让患儿受益。”倪鑫说。
2019年,儿研所派往朝阳医院的儿科专家开展了儿童支气管镜检查和灌洗技术,填补了朝阳医院该项技术的空白,同时培养该院儿科医护人员学习和掌握常规操作,进一步提升了常见儿童呼吸道疾病的诊疗能力。
曹玲介绍,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朝阳医院儿科门诊量较同期增长19.37%,儿科出院人数也较同期有所增长。2019年9月至今,朝阳医院已完成儿童支气管镜手术21例,其中3例为新生儿支气管镜手术。
潘苏彦表示,未来将根据学科建设总体布局和市属医院专科特点,逐步扩大协同中心的建设。目前神经内科、肿瘤、骨科、急诊医学等学科协同发展中心已初步确定了意向牵头单位,正在组建和完善中心架构与建设方案。
相关链接
- 湖南儿科医联体“提质扩容”能力显著提升【2020-12-29】
- 湖南儿科医联体扩容 基层儿科医学中心全面布局【2019-11-19】
- 复旦儿科医联体呼吸协作网揭牌 推进儿科分级诊疗【2019-10-12】
- 北京市属医院紧密型儿科医联体启动运行【2018-10-08】
- 北京启动紧密型儿科医联体 缓解儿科医疗资源不足【2018-09-29】
- 北京819家医疗机构设置眼科【2025-06-11】
- 国家卫健委:正在会同教育部对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进行全面评估【2025-05-16】
- 北京启动“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护理服务能力提升行动【2025-05-13】
- 北京市部分医疗机构试点办理“预住院”手续【2025-05-07】
- 北京对定点医药机构人员实行“驾照式记分”【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