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作为具有公益性质的组织,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经济效益,尤其是在目前的国际形势及国内的经济环境下,医药改革加剧、医保管控日渐趋严及医疗行业的竞争逐步加剧,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等管理精细化趋势是现阶段医院运营管理的主旋律。而患者医疗欠费管控是医院运营管理(财务管理)中的重点与难点,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现金流周转、正常运转和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探讨医院在加强欠费管理方面可以采取的预防机制和管控措施,形成“事前预防、事中动态管控、事后积极追款”的欠费管理机制,降低医院的欠费规模,改善医院的现金流,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本文主要从源头预防机制、过程监管机制、分类管理机制、信息化管理手段及多部门协同机制等五个方面,探讨医院加强欠费管理的管控措施。
一、源头预防机制:从就诊初始降低欠费风险源头预防是减少欠费的核心,通过提前评估、明确责任、优化支付模式,从根本上降低欠费可能性。精准评估支付能力:患者入院时,由接诊科室联合医保办初步评估支付能力,通过医保类型(职工 / 居民 / 异地)、病史问询、家庭经济状况(如低保、特困证明)等信息,对高风险患者(如无医保、突发意外、明显经济困难)提前标记,同步启动干预流程(如联系家属确认支付责任、引导申请救助)。费用透明化与知情同意:推行 “诊疗项目费用前置告知” 制度,门诊大额检查、住院高值耗材等项目,需患者或家属签署《费用确认书》,明确项目名称、金额、医保报销比例及自付金额;住院患者每日通过微信公众号、床头屏推送费用明细,确保患者对费用 “心中有数”。分级支付模式:对接地方征信系统,对信用良好者(如信用分≥600 分)开放 “先诊疗后付费” 额度(门诊≤1000 元,住院≤5000 元),信用记录与履约情况动态挂钩;对信用一般或无记录者,实行 “预缴押金制”,押金不足时提前 24 小时预警,避免费用超限。
二、过程监管机制:实时监测与动态干预通过全流程跟踪费用变化,及时发现欠费苗头并干预,避免欠费金额扩大。动态费用监测:依托HIS 系统实时追踪患者费用状态,住院患者预缴押金低于总预估费用 20% 时,自动触发预警,由护士站或收费处提醒补缴;门诊未结算费用超 24 小时未支付的,限制后续挂号、检查服务(急诊抢救除外)。分级预警与催缴:一级预警(欠费≤1000 元或超期≤3 天):系统自动发送短信 / 微信提醒,附费用明细及缴费链接,由管床护士或门诊医生口头提醒。二级预警(1000 元<欠费≤5000 元或超期 4-7 天):科室主任或医保专员介入,与患者 / 家属面谈,了解欠费原因(如临时资金周转困难、医保报销延迟),协商解决方案(如分期支付、协助对接医保)。三级预警(欠费>5000 元或超期≥10 天):财务科联合医务科介入,核实是否为恶意欠费,发送书面催缴函,明确还款期限及法律后果,同时暂停非必需医疗服务(不影响基本治疗)。
三、分类管理机制:针对不同欠费类型精准施策根据欠费原因、患者情况分类处理,兼顾管理刚性与人文关怀。紧急救治类欠费(如急诊、危重症):严格执行 “先救治后付费”,同步联系家属明确支付责任;对 “三无患者”(无身份、无家属、无费用来源),48 小时内上报医务科,对接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民政部门,申请费用补助,留存完整救治记录作为申请依据。经济困难类欠费:与民政、乡村振兴部门联动,建立特困人员、低保户、返贫致贫人口数据库,患者入院时自动识别,启动费用减免流程(如自付部分减免 50%-100%);对非特困但确有困难者,签订分期还款协议(最长 12 个月,零手续费),关联医保报销账户,报销到账后自动抵扣。恶意欠费(如隐瞒支付能力、故意失联):由法务科整理证据链(费用明细、催缴记录、沟通录音等),15 日内未响应的,申请法院支付令;拒不履行的,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医保报销、公共服务资格,并在医院内公示(隐去隐私信息)。
四、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管控效率与精准度通过系统整合与智能工具,实现欠费管理数字化、自动化。欠费智能监测平台:打通 HIS、医保、支付系统数据,开发 “欠费管理看板”,实时展示各科室欠费金额、TOP 欠费患者、催缴进度等,自动生成欠费分析报告(如高发科室、病种),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自动化催缴工具:设置智能短信 / 微信机器人,按预警等级自动发送催缴信息,附费用明细、缴费链接;支持 “家属代付”“医保直接抵扣” 功能,解决患者操作困难问题。信用就医系统:对接地方征信平台,根据患者信用分自动匹配 “先诊疗后付费” 额度,履约情况实时更新信用记录,形成 “信用 - 服务” 良性循环。
五、多部门协同机制:形成管理合力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联动机制,避免单打独斗。部门职责分工:财务科:牵头欠费管理,负责费用核算、催缴执行、法律追偿及数据统计。医务科:协调临床科室配合,处理欠费引发的医疗纠纷,对接外部救助资源。临床科室:负责初期费用沟通、欠费预警反馈,协助核实患者情况。信息科: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开发升级信息化工具。法务科:提供法律支持,处理诉讼案件,对接法院、征信部门。联动机制:每月召开欠费管理联席会,复盘欠费情况,解决跨部门问题;对高频欠费科室(如急诊科),增设专职费用协调员,加强费用沟通与催缴;针对医保政策变动、救助政策调整等,及时组织跨部门培训,确保执行统一。
公立医院的欠费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医院领导层、职能科室、临床科室及外部机构的协同配合,通过以上五方面措施,医院可构建 “预防-监管-分类-信息化-协同” 的欠费管理闭环,在降低欠费风险的同时,保障患者合理就医权益,实现社会效益与运营效益的平衡,助力医疗机构的稳健高质量发展。
相关链接
- 双驱动路径让医院管理既见数字也见温度【2025-07-16】
- 医院如何提高中层干部执行力,促进医院管理效率【2025-07-14】
- 浅谈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2025-07-04】
- 医保定点医院管理新规出台 这些情形将被解除医保协议【2025-06-26】
- 西安市第九医院在2024年度中国现代医院管理典型案例评选中获佳绩【2025-06-20】